韩国籍机长的中国年:“忙并快乐着”******
(新春见闻)韩国籍机长的中国年:“忙并快乐着”
中新社重庆1月21日电 题:韩国籍机长的中国年:“忙并快乐着”
作者 张旭
19日晚间,完成2023年春运第14趟飞行,随后从河南郑州坐飞机返回重庆,抵渝已是20日凌晨;21日陪妻子、女儿吃火锅团聚,稍作休整;预计22日从重庆起飞,驾驶飞机前往上海……这个春节,韩国籍机长李汉英忙得“马不停蹄”。
作为一名服务中国春运的机长,李汉英来自韩国日山,现就职于西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春运是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运,也是他在中国民航服务民众的第五个春运。
“来中国前,我服务过韩国‘春运’。”李汉英说,韩国民众在圣诞节至中国农历新年期间,会选择出国游,是为韩国“春运”;作为一名成熟机长,他驾驶过波音747、波音767、空客320等机型,多为国际航班,也多在这段时间迎来航班的热闹非凡。
2023年春运,中国民航迎来旅客量大幅增长,作为中国民航的一员,他用“忙并快乐着”形容自己的春运状态。
“韩国和中国都有‘春运’,两国其他文化也很相近,在中国工作、生活很舒服。”李汉英称,因看好中国民航,他选择来这里发展。这里距离他的家乡近,以他居住时间最长的重庆为例,约三小时航程,便于照顾家人。他还把女儿接来中国,上了国际学校,学习中文和英文,李汉英认为,这两门语言将成为与世界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
李汉英知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几天,公司的外籍机长都会主动要求排班,好让中国籍同事有机会和家人团聚。往年间,绝大多数除夕和大年初一,他都手握操纵杆,往返各大城市,完成起飞、翱翔和降落。“在特别的日子,那种送乘客回家团聚的感觉,还挺有成就感。”李汉英说。
21日是中国农历除夕,这一天的团聚,也是李汉英一家三口在中国的首次除夕团聚。李汉英说,根据老家的习俗,大人要给小孩发红包,城市还有焰火表演等。听说重庆此次春节期间将进行焰火表演,李汉英非常期待。
“吃什么”自然是除夕团聚的重要议题。当地特色的麻辣火锅,毫无疑义地成为这个在渝韩国家庭的首选。“我的妻子和女儿,对重庆火锅有天然好感,第一次吃就深深爱上,尤其爱吃‘特辣’。”李汉英说,重庆人的热情,就像火锅一样吸引、温暖着他们,伴着他们消除远离家乡的孤独。
值得一提的是,一家三口还一起办理了中国“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这让我们在住酒店、过海关等,手续更简便。”李汉英说,他还听说“绿卡”在购买医疗保险方面有便利,打算忙完这个春运,和家人一起前去了解、办理。(完)
跨越千年的传承与创新:浙江辑里湖丝“复活记”******
中新网湖州1月11日电(施紫楠 姚玲利)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辑里村,一间木屋内,年过七旬的顾明琪坐在老式木质缫丝车前,有节奏地踩踏踏板,放置在盆里的蚕丝被缓缓拉出。
蚕茧拉出的蚕丝(资料图) 沈勇强 摄“温度调至90摄氏度开始煮茧,用稻草芯粘起蚕丝,先绕再钩,再绕到丝车上,按照车的惯性拿脚踏着,可以拉到1400米。”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顾明琪对缫丝技艺如数家珍。
在顾明琪的记忆里,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养蚕抽丝。8岁时,他就跟着父母学习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一坐就是大半天,后来更是经常花上一整夜钻研一个细节,直至熟悉掌握传统缫丝的全部技艺。
作为名副其实的“丝绸之府”,湖州丝绸市镇的形成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辑里湖丝因产于辑里村而得名,具有“细、圆、匀、坚、白、净、柔、韧”八大特点,一根湖丝能穿起8枚铜钱。
中小学生参加蚕桑主题系列研学(资料图) 沈勇强 摄明朝中期,“辑里丝”被指定为皇帝龙袍用料,从此声名鹊起;1851年,“辑里丝”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一举夺得金、银大奖,更让“辑里湖丝甲天下”的美誉闻名国际。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缫丝技术的发展,大批手工技艺被埋没甚至遗失。为了更好保留缫丝传统技艺,顾明琪“抢救”下要被丢弃的老缫丝车,如今仍使用它制作湖丝。
堆放在一起的蚕茧(资料图) 沈勇强 摄“我们这一代不保留的话,就没人保留了。不光是我学,我还让儿子、儿媳妇和孙子都学。”2014年,顾明琪还对《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进行编纂,到多地进行考察、调研,收集大量图片和历史资料,共计5万余字。
让顾明琪感到欣慰的是,湖州各方也在努力传承这项非遗文化,如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蚕桑主题系列研学体验,开设蚕丝绸文化科学研究,聘请非遗传承人担当学生选修课和劳动实践课校外导师等。
时间的齿轮不断向前,丝绸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如今,非遗不仅“活”了起来,更“亮”了起来。
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创新应用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陶虎早就带领团队开始尝试辑里湖丝的创新。由于蚕丝光学性能较好,他们提取出蚕丝蛋白制成存储硬盘。
“蚕丝制成的硬盘不但可以在很高密度下储存数字信息,还可以和血液DNA(脱氧核糖核酸)药物、抗生素、疫苗很好地兼容在一起。”陶虎介绍,这款蚕丝硬盘也成为一款生命信息和数字信息可同步存储的硬盘。
一根蚕丝链接大千世界,一根蚕丝将科技引向未来。当下,陶虎团队正在做视觉恢复探索,利用蚕丝天然抗菌、可降解的优势,首创蚕丝脑机接口,从而降低大脑损伤,且排异反应小。
“镶嵌在头上,像小犄角一样。我们用外面的传感器获取这些图像,通过脑接口绕过视觉系统,目前已在大动物和癫痫病人身上做了试验。”陶虎说。
传统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闪现出更耀眼的光芒。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所言,“曾经蚕丝制作的绢本,记载文明的历史;如今蚕丝制成硬盘,实现了技术的永生。”(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